夏老师学生感言

存善念,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修言有感

2021-10-19
围观(834

   

IMG_9375张昕_看图王.jpg

各位同修晚上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对于老师讲的《修言》问题的一些感悟:

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参加辩论赛,是我们学校辩论队的队长,所以对于说话这件事儿,自以为非常擅长,靠着言辞和逻辑的犀利征战辩场。甚至在辩场之外,也常逞口舌之利,经常跟人讲道理,甚至有时候都不说道理,“嘴比脑子快”,贪图一时的痛快,顾不上他人的感受,伤人的话就已经脱口而出、掷地有声了。

一直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也对我自己的话给其他人造成的伤害没有任何的体会和感受。直到有一次,我因为工作上的问题,非常认真的纠正同事的错误,同事因为自己犯错本已经很自责,所以不做声,而我却因为没有得到回应越讲越气,语气越来越急,说的话也越来越重,最后,一个男同事,竟然被我说到落泪。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多年以来的这种说话方式和习惯,是非常有问题的。

老师让我们反省自己的言行意,其中,语言是我们每天使用最多的能够被外界感知的媒介,承载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意念,当我们心中有慈悲存善念时,语言一定也和煦温暖,当我们心中怨念缠绕,愤懑不平时,语言也不可避免的冰冷刻薄。语言给人带来的伤害很多时候可能比行为还重,我们要修好自己的语言,也是自己修心的外化表现,不知道如何谨言慎行,也谈不上修好了自己的心。

所以,当我们忍不住想纠正别人、干预别人、甚至批评别人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还是一直在检测他人的言行,没有自观。内观自己,做好自己,而不去管别人,这也是老师一直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我自己的一个感受是,对于那些我本来就有的毛病,如果在别人身上也看到了,我会格外敏感,也批评的更加尖锐,而我自己身上的毛病,却并没有得到纠正,这不就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吗?

语言还是一种最直接的投桃报李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保留一些留言和聊天记录舍不得删除,因为其中载满了真挚的情谊,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们力量,我想,很少有人会保留跟谁吵架的记录时不时拿出来重温吧?我一个朋友经常说,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我对他的那些鼓励,他永远都记得,而我也时常感念那些在我遇到苦难时,给我鼓劲儿的朋友们,那些暖心的话语,总是给我莫大的力量。

语言还是最轻易最低成本的表达方式,不需要审核编辑,直接可以公开发表,而且没有撤回的机会。所以容不得后悔,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说话之前想清楚,这话要不要说,该不该说,说了会不会伤害别人,说了对事情有没有帮助,能不能不说。不把这些问题想明白,就不要随便发表意见。可是我经常太轻易的就给出自己的评价,甚至有时候明知道不该说这样的话,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我而言,最难控制的一种场景是朋友收到了莫大的委屈,来找我诉苦,当他描述了那个给他带来莫大伤害的事情和人时,强烈的是非观总会让我站在道义和情感的双重立场上,忍不住谴责那个“坏人”,帮着朋友通过语言出气。这其实也是很有问题的,不仅不能帮朋友解决问题,还会让这些恩怨越积越深,也损害自己的福报。

修好自己的心,自观、自察、自省,从每天的工作生活开始,少说话,说好话,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总能慢慢改掉口业。其实也像老师讲的《易经》里的“止”字,我们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停止,总是想表达,就总是在犯错。多说多错其实也是因为心中的“贪念”在作祟,如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当我们把心量放宽,放到天地之宽,日月之久,再看万物则不会再起波澜,对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风貌,我们做一一个忠实的旁观者和记录者,用自己的感悟体念世间的美好,岂不是更加美妙的事情?语言的问题,对我而言,还是心出了问题,我会遵从老师的教诲,日拱一卒,慢慢修正自己的问题,慢慢拓宽心內的天地,存善念,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与各位同修共勉。谢谢大家!


标签:
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免责条款

粤ICP备10217215号-2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4661号   版权所有 © 爸妈在线 举报邮箱:090@bamaol.com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