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师学生感言

学习尊师重道有感

2020-04-20
围观(7286

   

QQ浏览器截图20200420094036.png

13期“生命之道”培训,夏老师所讲第一课就是“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通过学习,学生们对此深受启发。

 

通过老师所讲的尊师重道的原因及重要性,我有以下感悟

1、相信老师,相信自己,学会吃苦,持之以恒,必能够成就成果。不尊师者,不得成就。

2、怎样尊师?老师讲了六要点。只有将老师放在心里,心中有老师,存感恩心,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善知识和践行,在日常生活中修道,让自己成长,以真善传递爱心,再报师恩。

3、老师还讲了智慧不可赐,老师用心将道理讲给我们,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处事为人,具体怎么做,还需要我们自己,只有通过学习、践行,才能得到智慧。

 

学生:张莉


听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我的感悟是:

1、首先要感恩能遇到老师,而且还能遇到讲正法的老师,遇到后老师又能收我,收我后老师还能教导我,传法于我。

2、要恭敬和敬畏老师,就是要全然地相信老师,全身心的把“我”交托出去,空杯心态,老师说一就是一,相信老师看到的实相,让自己变成别人眼中的“傻子”。

3、要和师父一体,要以老师的志为志,和老师一起为全人类身心和谐健康而努力奋斗,要效仿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自己也要努力做到。

4、要让老师喜悦。要以认真践行师训,精进功课,和老师同心同志来报答老师,让老师放心。

5、要主动求学,而不是等老师教,要诚心请教老师。

6、要相信自己能依法修行、得道,能自度、度人。

 

学生:王挺

 

学习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意义: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能遇到一位明师是我们有福报,更加要加倍珍惜。学生在名师的引导下践行修行养性之法,彻底改变自己。立大愿而照愿实行。以心传心报师恩。实现生命的价值。

2、怎么尊师?要有体师之心,尊师之训,效师之行,继师之志,行师之道,了师之愿。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跟随夏老师,在老师的指引下,接受道理,内化于心,通过此明灯作指引,我们的人生才真正的走在了正确的路上,方向正确了所走之路才一片光明。如老师所说“明师难遇”、“真道难逢”。

4、做为夏老师的学生一定和其他人不能相提并论,我们是有使命的人。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是很重要的。

 

学生:周晓华

 

回想当初与老师的相识,我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才去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次老师深刻地剖析和讲解了人生导师对我们一生甚至累生累世的意义,我明白了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也深刻反省自己没有践行真正意义的孝道,践行尊师之道。

老师是培养我们慧命,给我第二次生命,指导我们改写命运的人。老师从身体、能量和灵性层面全方位指导我们,帮助我们修行,使自己能够有能力离苦得乐。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福报,体察老师的良苦用心,好好修正自己,正视自己的缺陷,修忍辱、修雅量,扩大自己的胸怀度量,做到真正的容人,消除人我对立,建立和谐淡定的气场。

老师讲授吕蒙正的命运赋,让我懂得了人要明白和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居富贵不可享尽,处贫贱不可自暴自弃,在冬天藏养春天播种的道理,修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学生:曾清林

 

尊师重道的重要性让我印象深刻。夏老师讲,我们人易迷于乱世,不辨是非,难识正邪。而需借善知识来引领,区别正邪是非。若无贤能之人做引导,我们一生都会很迷茫,不知所错,犯诸多错误也不觉。我们在明师的指引下,接受其授予的道理,并将此道理内化于心,通过此明灯作指引,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正确的方向,我们一生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尊师与重道是一体的,尊师之诚,方能得师之真传。弟子与师心心相印,才能体会心法之妙用,真道才能在师徒之间流淌!

以前只知道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就应该对老师尊敬,这是做学生的最起码的美德。但是通过与夏老师的学习,才知道尊师重道不只是美德的问题,而对于一个修行求道者,就更加重要了。明师代表着善知识,代表着求道的正确方法和最佳途经。

对老师的尊敬,就是对善知识,对道的尊敬。同时对老师的真心尊敬,更能与老师心灵相通,才能更好的得到老师的心传与真传,才能更好的修成正果,证得大道!

   

学生:王忠实


1、乐敬养师是尊重法,也尊重知识。父母给我们的肉身,只有几十年的寿命。而上师给人的慧命是永远的不生不灭。老师和学生息息相关,相互为荣。越是恭敬老师,老师越能加持能量。以前知道尊师重道,也只是头脑里的认识,没有这么深刻的感悟!今后要努力从体师之心、尊师之训、孝师之行、继师之志、行师之道、了师之愿方面去尊师。

2、时遭不遇,只宣安贫守份。也就是不得志时,只能安于贫穷和本份。以前不懂,在人生的冬季还四处奔波,耗时耗力,拔苗助长。只有静下心来修炼自己,蓄势待发,才有利于事情的发展。

 

学生:侯晓燕


标签:
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免责条款

粤ICP备10217215号-2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4661号   版权所有 © 爸妈在线 举报邮箱:090@bamaol.com
安全联盟认证